有人说他是一个执着于自己梦想的追逐者,也有人说他是一个爱幻想不服输的浪漫主义骑士,还有人说他是一个勇于突破现实大胆改变的疯狂高尔夫人,更有人说他是高尔夫行业的码字苦行僧 。的确,这些标签打在他身上都很贴切,但有一个标签似乎更适合他这些年所经历的变化与艰辛——“高尔夫文化使者”,他叫陆斌,一个来自内蒙古的高尔夫人。
近日,朋友圈被一本名为《高尔夫新纪元》的书刷屏。正巧,办公室领导收到了一套(该书分上下篇)。单看如此精致的封面与印刷,就知道作者是费了不少心血的,再看书的内容与插画就懂得了习大大为何会专门致电给予肯定与赞赏,球王Gary Player为何会亲自为该书写序,为何图书被读者赠与“高尔夫第一书”的美誉……如此有分量的书,其作者这些年到底经历了什么?不同行业的读者看完又能从中了解到什么?行业人士看了会有质疑吗?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本书的作者——陆斌先生的高尔夫世界与他的《高尔夫新纪元》。
他是一个改变者
大学毕业就被分配到北京某钢铁厂工作的陆斌,最初从事技术工作,但他敬业、务实,总能将自己负责的工作出色完成,很快就被提升到管理岗位。他说,当时一年的见习期还没有结束就被破格提拔为科技含量最高的车间出任车间主任,从事车间筹建、调试和运行。在这个岗位上,他的管理组织能力、营销能力、写作能力等都得到了强化和锻炼,同时也开阔了他的眼见。在所有人都极为看好他在钢铁厂的发展前景时,他做出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改变——辞职去追求IT工作者的传奇故事,梦想进入IBM这样的国际化大公司。
而他确实也这么去奋斗了,在IT小企业里摸爬滚打几年后依然无法进入IBM,他决定要再次改变,因为想进入IBM必须要建立自己的人脉圈。而正当此时,他在一份报纸上看到了一句这样的话,大致意思是:在美国华尔街从事基础金融工的华人很多,但是他们无法做到高层,因为他们不会打高尔夫。正是这句话,开启了他与高尔夫的不解之缘,也开始了他的又一次改变。他说,当时就决定去球场作销售,学会高尔夫这一交际技能,累积人脉、抓住机会走进IBM,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
然后命运总是很爱开玩笑,当他努力地为一个在建球场做销售——会籍卖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晴天霹雳一声雷让他整个人都懵了:台湾老板跑路了,项目被搁置了。那么,会员的钱怎么办?又该如何给他们一个交代……一系列的问题让他困惑了几天,但又迅速冷静下来,他必须留下来面对所有的客户。但是事情的发展就是如此奇妙,在维系客户的两年中,他与不少客户成为了挚友,也有很多的球场投资人向他发出职业邀请,于此他有了一个打造顶级高尔夫俱乐部的梦想,并将此作为实操案例,筹谋自己的大作《高尔夫新纪元》。
他是一个疯狂者
为了他的大作,陆斌彻底的“疯了”。他离开了工作多年的北京,走遍了全国各地的球场,更远赴海外实地考察研究,克服地域与言语的障碍,沉淀了自己10年的思考、与准备,最终创作成书。
他认为,在地大物博的中国球场是各具风格的,更应该用地理观、人文观来审视各地球场以及打造球场,于是他进入了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推翻结论,再考证及核实观点的轮回里,最终搜集并精选出2000多个问题成书,所以这套书的内容都是高尔夫从业者爱好者最亟需了解的知识,这套书从高尔夫最初的起源开始为读者一一讲解,再到以“阵法”演义高尔夫场地设计师与打球者的攻守战略,再到球杆、赛事、球手的古往今来或逸闻趣事,再到一再被标题党抛上风头浪尖的高尔夫环境大义,再到儒释道文化熏陶下的中国高尔夫人如何把本就起源于中国的高尔夫发展的更好更有文化底蕴,当然还有高尔夫人关心的球场设计、规划、建造、草种选择、球场的运营、会籍的销售等等。 陆斌结合国内外的实例,历时5年域外考察与专职修订,9次亲赴美、日、德、法、英、意、韩等各高尔夫大国,实地考察其环境、经济、人文以及高尔夫,到访200余家顶级俱乐部、高尔夫组织,现场观摩4场大满贯等顶级赛事16场,拜访了Gary Player、Arnold Palmer等20多为当代顶级巨星……
这就是他的疯狂经历,他笑着说自己就是一个高尔夫文化的苦行僧。其实,这只是成书内容所必需的素材,并不包括该书的排版设计、插图选择、装帧发行……正如陆斌所言,不要认为书成稿了就完事了,因为后续的事情是更大的煎熬。经历一番番波折,最终《高尔夫新纪元》面世了,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他是一个孤独者
陆斌说,文字创作者的孤独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可以用“煎熬”来形容!要创作出高品质的内容就必须静下心来一个人不停地揣摩,不停地删减更改,不停地重复着码字工作。他说,自己创作的孤独有三种:
第一种,是长时间与家人分离带来的孤独,对于父母生病也不能孝顺床前他感到遗憾,为了书他独自在成都的租房里专职写作,错过了太多与家人相处的时间。
其次,就是坚持的孤独。对于这本书的编著,从一开始就有太多的人不理解,他们的质疑与编撰时期的反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考证问题,这个过程的煎熬就像魔鬼一样无数次在心底呐喊着放弃,但最终自己坚持过来了,这种孤独地挣扎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第三种,就是诱惑的孤独。在专职写作的这些年里,没有收入却还要外出走访球场、观摩大赛、拜访名人……偌大的压力让他在很多“诱惑”面前变得有些无所适从。他说,在写作的过程中,很多开发商、球场管理者曾以高薪,甚至房产作为报酬邀请他出来工作,虽然最终都一一回绝,但内心始终都会纠结。
就是如此一个孤独者,他用了自己十年的时间编著了一个本名为《高尔夫新纪元》的书。当然,用陆斌的话说,这个过程中要感谢的人太多,有来自陌生人的鼓励、更有家人朋友的关心以及同行的支持。
但最终,他只想做一个文化使者
陆斌在书的下篇最后一个章节“故事历程“中写了这样一段话:在写作的过程中发现,既然自己无力改变一些背景大局打造一座顶级的高尔夫场地,莫不如为众多高尔夫爱好者们奉献一座顶级的心灵高尔夫场地。如此出发点,”高尔夫文化使者“的称号,他当之无愧!
他说,自高尔夫进入中国以来,虽经过30多年的发展逐渐步入正轨,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普通民众的误解根深蒂固、打球者对高尔夫文化的漠视、从业者的盲目逐利等……太多的问题让好学的他就想一一去解决,但如何解决,靠管理?靠说教?不,他放弃这些选择从文,只有纯正的高尔夫文化才能改变中国高尔夫面临的一切问题。
因此,写作《高尔夫新纪元》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通过这本书的地理观、人文观来向大众展现一个最本质的高尔夫运动:思考世界高尔夫的未来发展,普及高尔夫基础知识与文化,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向球友传递高尔夫的历史与文化精髓,也作为行业内的一种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高尔夫的真正价值,因为这才是这项运动的精髓所在。他说,一项运动如果没有文化可以传承,充其量只能叫做“游戏“,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人遗忘。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陆斌会在云高社区分享自己对这行业的看法以及见解,以及《高尔夫新纪元》的节选内容。
他没有创造自己曾经梦想的IT传奇,也没有完成打造一个顶级俱乐部的夙愿,但他开创了一个高尔夫文化理论的新纪元,他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 编者注 ✪
对陆斌先生所做的专访并完成这篇文章,我们不做任何广告,也不做任何形式的推销,只为高尔夫,也只想为这个行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而我们也被他对高尔夫文化的执着追求所感动,而这个行业也正需要像他这样的一个文化使者。这两年高尔夫行业经历了太多波折,如今我们不再去赘言,有如此热爱这个行业的人,光辉未来要借用一句名言来概括: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