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尔夫新纪元》出版,与行业沙岩聊天,聊到京都,他感慨道“印象中京都破旧不堪,几天前去京都,被京都镇合不拢嘴,不敢相信看到的一切,这就是观澜湖吗?!”,其实我一点都不惊讶,这是10多年签订 设计和规划而已。
2015年,《高尔夫新纪元》出版,与行业沙岩聊天,聊到京都,他感慨道“印象中京都破旧不堪,几天前去京都,被京都镇合不拢嘴,不敢相信看到的一切,这就是观澜湖吗?!”,其实我一点都不惊讶,这是10多年签订 设计和规划而已。
京都高尔夫俱乐部,这个项目是在北京的西南,当地没有消费能力全靠北京市场,俱乐部方向和位置不好,距离也非常遥远,交通也不好,场地设计一般,没有啥配套,当时行业没有人看好这个项目,工作人员都很难招到。

尤其糟糕的是98年亚洲金融风暴摧残了韩国经济,大量企业破产,大量韩国人回国,以韩国人为主消费主体的京都高尔夫营业额暴跌和会籍价格暴跌。
但我不认为京都高尔夫没有机会了,以自己对高尔夫的理解、对高尔夫消费市场特点的预判,并结合北京与河北的各种综合条件,对京都高尔夫俱乐部进行重新定位和塑形——京都是河北面向北京的窗口、是北京以高尔夫为介质的综合旅游度假重镇。
提出重新定位市场形象、再难也不降低服务品质、巩固会员专属理念、不参与恶性价格战、大幅逆向上调会籍和果岭价格、把18洞扩大为72洞(18洞都吃不饱,扩大到3个18洞需要胆量)、停止目前毫无市场的别墅建设和销售、借力河北政府政策改善道路(高速开口)、以价格适中的产权酒店组合产品(100平米左右,包含一位高尔夫会籍)作为切口迅速锁定2000左右客户。

这个方案,高屋建瓴的解读了京都高尔夫俱乐部的优缺点,利用了俱乐部周围可以拓展的空间,大胆的借力河北政府政策,发挥三国文化,痛快的切割了北京一大块市场。别的俱乐部无法抄袭,此方案不需要大资本投入,可操作,一步步推进,步步成功。
当完成了足够的度假酒店组合产品后,京都度假村无论是从资金收入还是可持续经营都进入预期健康目标,构建了俱乐部完美的发展护城河,不再怕行业的风吹草动、或者恶行竞争。然后进入更高级的境界,从容的开发高尔夫别墅、酒店、商业街区建设。
我在京都倡导的高尔夫产权公寓、或者叫度假酒店是全国高尔夫俱乐部都首创,在北京市场杀伤力巨大。还有重新定义了什么是度假高尔夫俱乐部,什么是度假高尔夫俱乐部呢?单一的18洞没有资格,一定是组团的,我认为最少3个18洞才是真正的度假高尔夫俱乐部,事实证明我的大胆推断是正确的,如果京都畏手畏脚守着吃不饱的18洞,不敢开拓,京都必死无疑。

京都高尔夫度假村闷声发大财,这个项目名气不是很大,但是个非常成功的项目,目前别墅成群、五星级酒店与商业街完善,成了北京西南一个非常高端的居住、休闲、商务的高尔夫集群,实现了地方与企业的共赢。
这里简略说说,其实涉及到系统庞大的调研、思考、策划,除了高尔夫还涉及到河北经济、政策、地域文化等诸多方方面面。京都应该是高尔夫职业生涯中一个非常有建树的代表作,虽然名气并不大,但是项目稳健,京都步步登高,后又发展了东京都和石家庄大型项目。
京都贾翠华董事长是我遇到的少有的企业家,知人善任,能辨别是非和拥有卓越的前瞻性,那些方案在当时的俗人眼里非常不靠谱,但贾总全部变成现实。
后来我操盘的成都卧龙谷项目开业不久进入“中国10佳俱乐部”,是西南地标性的高尔夫俱乐部,还有名气很大的大佛杯,但都无法与京都相比,那是我初入行业的作品,淋漓尽致痛快的发挥了我对高尔夫的理解和想象,此后再也难找这样的董事长了。为了发挥自己的理想,无论转战中华旅游度假村(清河湾和奥运公园,共计6个18洞,后因故停止),还是整体温榆河大规划(10个18洞,20个足球场),或者是牡丹江火山岩整体项目(10个18洞)都没有机会施展自己对高尔夫的理解。所有对高尔夫的理解变成著作《高尔夫新纪元》。
2012年我完成《高尔夫新纪元》初稿,在北京燕莎饭店与贾总一叙,了解我的贾总叹息道,“你不应该做高尔夫,你擅长的领域在互联网,那是你的世界”,生态训练的时空思维,无法在高尔夫施展。但建设中国的奥古斯塔或者是中国巡回赛也太消耗时间,唯有揭示高尔夫四个维度新文化或者是普及高尔夫新精神是对我最大的慰藉,生命无悔,有《高尔夫新纪元》足矣,做什么爱什么,努力打出标准杆。

